近两年,得益于双碳背景下国家给予氢能产业的政策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华电等国内能源企业都在快速布局氢能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央企布局了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在内的全产业链,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
汽车行业作为落实《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排头兵,也有这样一家在氢能产业布局上可以媲美央企的车企,那就是被誉为车圈技术控的长城汽车目前,长城汽车是国内唯一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布局的整车企业通过氢能R&D中心,极电能源,势能,燃料动力企业,构建了氢能发展强大的R&D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建设能力,构建了制造—储存—运输—加工—应用的国际级一体化供应链生态系统,实现了全链条核心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的完全自主,从而有效打通了氢能
前瞻性技术布局,攻克系列卡脖子难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发展长期滞后,部分技术如加氢枪,阀门,压缩机,质子交换膜等氢能核心设备材料存在极高的卡脖子风险自氢能产业初步布局以来,长城汽车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原则,从膜电极,减压阀,一组储氢瓶,一组氢燃料电池堆...历经数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正在被坚持创新的长城汽车一一解决直到2021年3月,长城汽车氢能战略发布会召开,汽车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石灰技术诞生,一举将国内氢燃料电池技术提升到国际主流技术水平长城氢能产业发展以氢气和石灰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电堆及核心部件,燃料电池发动机及部件,四型储氢瓶,高压储氢阀,氢气安全评估,液氢工艺六大核心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的完全自主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100%,多项技术突破了卡脖子的行业痛点
长城汽车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
目前,长城已实现全氢能源产业链核心技术布局,联合行业优质伙伴企业赋能上下游,共同打造商业场景应用,构建制造—存储—运输—添加—应用一体化产业链生态上游制氢,新一代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实现20.01%光电转换效率,中游的储氢和氢+电储能系统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下游产品,长城氢能核心动力系统的组件,可供应公交/公交+重卡/物流+乘用车三大应用平台
长城势能氢动力系统核心产品图册
其中,在车载氢动力系统领域,长城已布局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乘用车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大功率燃料电池堆等技术和产品其自主研发的70MPa静脉注射瓶,70MPa高压瓶阀,高性能膜电极等都是国内氢能产业需要突破的核心技术2021年10月,长城势能完全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膜电极投入量产,加速了膜电极的国产化进程,高效推动了燃料电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2021年12月,超越—神舟200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重磅亮相,发布了新一代氢气魔盒,燃料电池智能检测技术诺德温博士和70MPa多功能集成泄压阀组燕竹系列产品,宣告长城汽车全面突破了氢能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将赢得未来新赛道竞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持续的精准和大投入,为未来行业的新赛道保驾护航。
今年8月,长城极地能源全球总部暨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项目落地西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高达30亿元这是长城汽车加强氢能产业链生态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其推广的重大举措
长城汽车氢能技术中心
事实上,长城汽车在正轨上从来不吝啬花钱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在氢能领域的累计R&D投资已超过20亿元,到2025年,将继续投入超过30亿元的R&D费用,以达到10000套产能规模,成为国内氢能行业的龙头企业为此,长城汽车在中国组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由430多项关键技术组成的国际化R&D团队他们都是来自欧美,日本,韩国,印度,加拿大等国家,在氢能领域拥有十年以上技术经验的外籍技术专家同时,长城汽车依托四国五地的全球R&D体系,积极与全球顶尖机构和研究院紧密合作,围绕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展精准R&D,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长城汽车氢能测试获得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广汽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平均单车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总里程超过30万公里。。
而且在氢能检测领域,长城拥有氢能技术中心,拥有近20000平方米的实验室,240多台套精密设备,181项分析检测服务:70MPa氢循环及安全检测系统,IV氢瓶试制生产线,自动电堆及膜电极生产线,大功率动力系统及整车检测等此外,长城还拥有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获得了CNAS认可的4大类50项检测技术能力,被正式列入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认可机构名单
现在,长城汽车已经构建了集原材料开发+产品R&D,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氢能设备测试+应用场景落地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在氢能10万亿级新赛道上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和体系实力。每辆车每天行驶约220公里。广汽在线监控车辆运行状态,目前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未来,长城汽车将开放平台技术,产品和服务,与行业上下游优质企业优势互补,在R&D,检测,零部件配套,投融资,能力建设等业务上进行全方位合作,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