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时间1月7日-10日,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盛大举行。长城汽车携全场景NOA智慧旗舰SUV魏牌全新蓝山、长城灵魂全球唯一水平对置8缸8挡摩托S2000、Hi4动力架构等核心车型与技术亮相,全面展示在整车制造、AI科技、动力技术等领域的前沿成果,此次参展不仅吸引了全球众多头部科技媒体的关注,更刷新了世界对中国车企迅猛崛起与强大科技实力的认知。
持续AlwaysinAI 与合作伙伴共塑新未来
在CES 2025长城汽车科技分享会上,长城汽车CTO吴会肖围绕“AI科技”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吴会肖表示:“AI带来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正重构所有行业,长城汽车全面拥抱‘AI文明’时代,正在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科技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城汽车每年投入超百亿研发经费,预计到2025年累积投入过千亿元。”
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智能驾驶和智慧空间的AI范式日渐趋同。因此,长城汽车提出了关于AI发展的新思路,即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ASL,这将是智能进化的全新阶段。在ASL阶段,车辆可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能真正独立根据目的地特点、乘客的需求和偏好,以及沿途的交通和环境信息,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体验,让智能汽车成为一辆真正的AI智能体。
吴会肖强调,强大的ASL,必然是建立在更强大的基础模型之上。一方面,长城汽车正在不断加快智驾端到端大模型的进化,另一方面,长城汽车也在加快其他各类垂域大模型的开发,探索更多的AI Agent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正如本次CES的主题——‘DIVE IN’所号召的那样,长城汽车希望与所有创新者一起,共塑一个新的未来。
诸多领先行业的智能化技术成为全场焦点
Coffee Air Touch手势交互
隔空触屏的“超能力”让海外观众直呼“Amazing!”
Hi4混动技术体系 为全品类车型提供最优解
除了AI科技,在本次分享会上,长城汽车动力平台中心总工程师LE NEINDREYVAN为大家详细剖析了长城汽车独树一帜的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体系。
目前在乘用车上,Hi4混动技术体系已经涵盖Hi4、Hi4性能版、Hi4-Z、Hi4-T四个序列,搭载车型超十余款,并实现从城市SUV到泛越野再到强越野的全覆盖,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愉悦的驾乘体验和多元化的选择。
Hi4与Hi4性能版,以前后轴双电机串并联电四驱的创新构型,做到“全工况效率最优,全场景驾驶无忧”,带来动力强、油耗低、更安全的出行体验,代表车型有哈弗猛龙、魏牌全新蓝山等。
Hi4-Z是长城汽车打造的泛越野超级电混架构,其核心零部件是2.0T/3.0T发动机、前215kW后240kW双电机、功率分流+3挡纵置变速器、59.05度大容量电池。Hi4-Z能够让整车具备200km以上的纯电续航,160kW以上的快充速度,以及零百加速4秒级的强劲性能,首搭车型是2025年1月1日上市的坦克500 Hi4-Z。
Hi4-T则是基于油电并联技术的强越野解决方案,保障动力持续强悍,同时保留了传统机械四驱结构,配合上最高“三把锁”,实现极限场景的轻松脱困,广泛应用在坦克与长城炮旗下产品。
对于Hi4技术体系,LE NEINDREYVAN表示:“我们坚持长期主义,以深厚的技术底蕴,前瞻性的技术布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形成覆盖式的技术合力势能,给全球用户带来更高价值、更优体验的产品。”
致敬经典与创新:长城灵魂品牌开启摩托车智能化新纪元
在本次CES展上,长城旗下摩托车品牌长城灵魂也重磅亮相,通过展示S2000旅行车,向全球摩托车文化致敬,并展现中国摩托车工业在动力技术领域与智能化领域的最新成果。
长城灵魂CEO赵胜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灵魂首款车型S2000是以旅行车设计为核心,搭载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八缸八挡自动变速发动机,这一动力总成刷新了中国摩托车工业的技术高度,也成为灵魂品牌的标志性成果。
除了动力技术上的突破,灵魂品牌还在智能化领域展现强大的创新能力。S2000配备了8155智能主机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座舱、智能仪表、智能电控等功能的同时,让客户享受到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自2024年10月上市以来,S2000首批288台订单迅速售罄,成为中国摩托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未来,灵魂品牌将继续深耕智能化技术,为全球摩托车用户打造更加丰富的驾驶体验。
深耕技术研发 以“中国智造”向世界持续输出
长城汽车此次亮相CES 2025,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在智能化、动力技术与摩托车文化方面的多重创新,展现了作为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自信与担当,也进一步提升了长城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与品牌价值。这次亮相不仅是一次技术展示,更是长城汽车与全球市场深度对话的桥梁。
作为“中国智造”向世界输出的典范,未来长城汽车通过技术创新持续赋能全球出行生态,以卓越的技术实力与高品质产品,探索更多出行新可能。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