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小米SU7上市、特斯拉涨价和销量不及预期的持续讨论中,充满火药味的一季度已经结束。根据乘联会的统计,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约175.8万辆,同比增长34%,依然领跑乘用车市场。
在新能源大盘向好的背景下,参与其中的品牌销量层级分化愈发明显。
特斯拉公布一季度销量,38.6万辆是其近一年最低的季度销量。对此,特斯拉创始人、CEO埃隆·马斯克在回应外界质疑时称,“这个季度对每个人来说都很艰难。”他还用比亚迪的销量举例,“比亚迪的销量较上季度下降了42%。”
不过,这样的表现也足以让特斯拉和比亚迪稳坐新能源市场第一阵营。广汽埃安则以7.4万辆的销量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理想汽车和问界的“拉锯战”中,后者以微弱优势胜出,二者同样是被追赶的对象。
在此之后,月销量万辆成为了一个“分水岭”。深蓝、零跑、极氪、蔚来的季度销量均在3万-4万辆区间。小鹏、哪吒汽车的季度销量为2.1万-2.4万辆区间。
▍比亚迪依然领跑
2月份将旗下车型陆续更新到“荣耀版”之后,比亚迪3月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再次达成月销30万辆的成绩,销售新车302459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0万辆。一季度销量62.63万辆,与上季度94.5万辆的销量相比有明显下滑,但同比上涨13.44%。
就目前来看,尽管在2月比亚迪就放开“大招”,但维持全年销量依然有不少“刺激点”:如第五代DM技术,能将混动车型的综合续航提升至2000km以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称,今年5月将推出该技术。行业认为,今年搭载新技术的车型也将上市。此外,比亚迪还有如腾势等一部分车型,价格尚未降到目前的最低点,依然存在降价空间,或将进一步推动销量上升。
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中,埃安3月交付新车3.25万辆,一季度交付7.41万辆。深蓝品牌3月交付新车共计1.3万辆;极氪品牌交付新车1.3万辆;岚图品牌交付新车6122辆;阿维塔品牌交付新车5016辆。除埃安外,其余品牌的季度交付量均未超过5万辆。
自主品牌整体依旧领跑新能源汽车市场,五菱汽车3月新能源销量约39,243辆,同比增长132.8%,一季度累计销量108,241辆;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3月销售21,882辆,同比增长66.34%,1-3月累计销售59,182辆。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3月销量5.3万辆,同比增长47%。同时,上汽集团新能源车3月销量8.5万辆,同比增长30%,一季度共销售新能源汽车超24万辆,新能源汽车转型不断提速。
▍问界蝉联销冠,理想调低预期
造车新势力中,大部分车企都摆脱了2月受假期影响的销量低迷表现,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
得益于华为背书,问界汽车的品牌号召力日益增强,这一点在销量上得以体现。3月份问界汽车累计交付新车31727辆,环比2月份增长33%,蝉联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
具体车型来看,3月份,问界的主担销量车型新M7交付24598辆,拿下中国新势力车型销量第一,今年累计交付量达74330辆。高端车型问界M9首次公布交付数据,3月交付6243辆。
理想汽车经历MEGA上市风波后,进入全面反思状态,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同时也调整了一季度交付量,将原定的7.6万-7.8万辆目标减少2.4万-2.5万辆。目前的数据是,3月交付新车28984辆,同比增长39.2%,一季度交付80400辆。截至3月31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达713764辆,今年有希望破百万辆大关。而对于接下来理想L6的上市,以及纯电车型的推出,理想必须走得更加谨慎。
跟在理想汽车之后的是零跑汽车,其3月交付新车14567辆,同比增长超136%,环比增长121.86%;一季度累计交付3.34万辆,同比增长217.92%。零跑汽车表示,随着3月初零跑C10上市和全新C11、全新C01二季度开启交付,新车效应也将逐步显现。
哪吒汽车最近也并不好过,销售数据不够亮眼是主要原因。哪吒汽车也是3月唯一同比下降的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名垫底。3月哪吒汽车交付8317辆,同比下降17.55%;一季度累计交付2.44万辆,同比下降6.65%。
据悉哪吒汽车正在对桐乡的生产基地进行改扩建工作,会对3月和4月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预计到4月下旬产能将逐步回升。另外,哪吒汽车的新车哪吒L将会上市,定位为中型 SUV,提供纯电版和增程版两种动力选择,或将对销量促进起到一定作用。
一季度的汽车市场,不能绕开的一款产品就是小米SU7。不管小米汽车是不是重新定义了“大定”,但10万辆小订也足够可观,第三方给出的40%的锁单率也已经足够高。SU7从试驾、探店、创始版提车带来的持续热度,给小米汽车带来了巨大流量。而小米汽车全国门店仅有59家。小米汽车的交付拉开了二季度的序幕,理想L6也将在4月上市,加之更多新品的发布,二季度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的变化依然充满悬念。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