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黄杨子、记者刘轶琳12月29日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为进一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效果,营造全社会关心医改、支持医改、参与医改的氛围,深化健康上海建设,由上海市医改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药监局指导,由《解放日报》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协办的“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的省级十大医改创新举措评选,评选活动社会反响均十分热烈,申报踊跃,自开办以来,社会反响热烈,累计262家单位申报451条举措,共评出60个创新举措、108项提名奖。今年自4月启动以来,全市各办医主体、医疗卫生机构踊跃推荐、积极申报,共有74家单位推荐申报89条举措,经过两轮专家严格遴选和网络投票,最终产生了10项获奖、20项提名奖。这些“好中选优”的获奖项目,既是上海医改的丰硕果实,也是未来推广的最佳模板。
推动“三医联动”,紧扣国家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充分体现了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联动”车轮转动起来,让价值医疗走得更广、更远的价值——让医院进得了好药、让医生开得出好药、让患者吃得起好药。如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一清单、两优化’,全力服务创新药品上市”,积极推动本市创新药研发及上市申报,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8个品种上市,名列全国前茅;2022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4个品种上市,位列全国第一。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则完善上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满足市民多元化保障需求,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推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挖掘优势病种创新支付手段,促进中医药普及”,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选取中医骨伤科等优势病种,实行按疗效价值付费,以此促进中医药服务的普及和提高。首批试点涵盖22个病种,全市22家公立中医医院参与其中。试点运行后,中医优势病种的收治例数增加,中医药和中医技术的使用率提升,平均住院日、例均费用等下降,中医治疗服务能级提升,临床疗效显现。
在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完善药品配备供应衔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通过优化延伸处方、强化互联网医疗平台功能,扩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范围,为保障社区用药提供补充渠道。目前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家二级医院已完成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宝山区医疗保障局“‘医保e助’疏堵点,‘免申即享’解民困”通过拔除“数据烟囱”,让有“温度”的民生项目,实现医疗救助“零申请、零材料、零跑动”,极大方便了救助对象,为医保“数字化”转型赢得了便民惠民的好口碑。自运行以来,全区35.05万笔救助业务不再手工核对发票,6479.84万救助资金精准、及时发放,政策的温暖传递到30632人次困难群众手中。
除此之外,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肺科医院“融‘核’共进:打造‘耐药结核病长三角协同防控中心’”有效应对人员频繁往来带来的耐药结核病传播隐患,建立区域协同的防控工作机制,实现区域疑难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跨区域远程联合会诊,患者无需交通往返长三角区域,既减少疾病播散又实现惠民。
各级医疗机构找准高质量发展抓手
近年来,围绕全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回应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这一主题,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均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中寻找最切实有效的抓手。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让‘专利’走向市场,构建公立医院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体系”,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以高价值专利为核心,向前覆盖专利挖掘与布局、向后延伸到转移转化”的管理机制,鼓励院内发明创造和新产品研发,以临床问题结合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有目的、前瞻性地开展专利分析、专利布局等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盘活知识产权”,早日将医务工作者的专利转化落地形成可使用的新药新械,提升医疗水平,为患者尽早带来更多福利,最终实现成果转化“凤还巢”,让医疗专利变患者福利。
《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推动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发展国际医疗服务。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立足上海放眼全球,探索国际医疗旅游新模式”,作为沪上成立最早的涉外医疗服务机构之一,30多年来已为世界各地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总计超过60万人次,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获10国领事馆赠牌作为指定医疗机构,树立上海医疗服务的国际品牌,并不断总结经验,规范服务与管理,目前正作为牵头单位参与制定国际医疗相关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区域联动跨界融合,打造市级安宁疗护示范中心”,近5年来先行先试,探索打造安宁疗护机构样板,在全市13个区推广运用,坚持用医学的温度来守护生命“最后一公里”的尊严。截至目前,中心共收治疾病终末期患者700余人次,其中近400人在中心安然离世,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达98%以上;而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专业机构,打造全市首家社区儿童视觉健康管理中心”织牢居民家门口的医疗健康管理网底,于2021年携手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觉健康管理中心,打造全市首家社区儿童视觉健康管理中心,目前2.0版本“整合型、智慧化、家门口”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视觉健康管理中心、视觉康复中心以及视觉健康护理中心已为542人次开展视功能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和康复服务;各类康复项目总共服务7903次。同时,以儿童为抓手带动家庭成员的签约,2021年中心社区居民有效签约率达到83.89%。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