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经过?2?年多的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足迹已经遍布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57?个国家及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过?17万辆。早在今年?9?月举办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中,比亚迪携“海豹、宋?PLUS EV?冠军版、元?PLUS、海豚、汉、腾势?D9”这?6?款新能源车亮相全球。
比亚迪亮相慕尼黑车展
10月25日,第47届东京车展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正式开幕,比亚迪携五款新能源车型及核心技术亮相本届车展,成为历史上首家参加该车展的中国车企,打造中国汽车出海新名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品牌力量。
比亚迪亮相2023东京车展
车展现场,比亚迪携纯电轿跑“海豹”亮相,并宣布该车型将于2024年春季在日本上市。作为比亚迪旗下百万级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仰望也首次在海外车展亮相,其首款车型U8现场演示了“原地掉头”功能,凭借其颠覆性的技术及性能表现,成为全场焦点。此外,比亚迪旗下腾势品牌也展出了其首款豪华MPV D9,吸引了众多参展者驻足参观与体验。
?比亚迪海豹亮相
?仰望U8和腾势D9亮相
据悉,比亚迪于2022年7月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目前已在日本全国开设了15家门店,覆盖了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福冈等多个城市,通过打造个性化、便捷的消费体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比亚迪计划于2025年年底前,携手当地优质经销商和合作伙伴,在日本开设100家门店,以满足当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更多需求。
近年来,比亚迪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业务拓展到了乌兹别克斯坦、泰国、新加坡、埃及等“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国家。早在?2013?年,比亚迪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就已打入东盟市场,携手当地的合作伙伴,从公交、电动化起步,目前,已逐渐在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等多个领域,与东盟国家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东盟汽车产业和市场的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
作为中国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参与者,比亚迪一直高度重视东盟市场,持续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已把公司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在泰国,用绿色的技术和产业助力东盟国家共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比亚迪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业务拓展到了乌兹别克斯坦、泰国、新加坡、埃及等“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国家。经过?28?年砥砺发展,比亚迪已成为中国和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龙头,其新能源汽车运营足迹已遍布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0?多个城市。
比亚迪自出海以来,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好成绩,在7、8月份,更是勇夺多国新能源、纯电动车销量冠军。
数据显示,比亚迪ATTO 3在泰国取得了1-8月份纯电车销冠;在以色列,连续9个月取得全车系单车型销冠;在瑞典,击败大众取得7月新能源销冠;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成为了当月或1-7月纯电动车销量第二,8月份即斩获新西兰纯电动车月度销量冠军;此外,比亚迪还在新加坡和巴西成为了7月、8月纯电、新能源汽车销冠。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说“未来引领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取得显著成绩,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34?万辆,同比增长?76.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9.5?万辆,同比增长?112.7%,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势头空前强劲。其中,比亚迪汽车?2023?年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25?万辆,在全球新车销量排行榜中首次跻身前十。据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比亚迪?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车销量同比增长?96%至125?万辆,销量超过奔驰、宝马,首次进入全球前十。这也是中国品牌汽车,首次进入全球汽车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一直是引领者而非跟随者,掌握着绝对的市场定价权。例如:比亚迪ATTO3?在国外最高价格与国内相差?5?倍多,售价足以与?BBA?等传统豪华品牌汽车相媲美,可见在海外市场,高端消费群体已开始接受和认可比亚迪。ATTO 3在瑞典售445000瑞典克朗,约30万元人民币;在以色列,售价156500以色列新锡克尔(约322765元人民币),在英国起售价36490英镑(约合人民币30万元);而在新加坡更是贵到天际,100kW版本售价18.38万新币(约合人民币95.6万元);150kW版本,售价20.28万新币(约合人民币105.4万元)。
截至2023年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540万辆,新能源足迹覆盖全球六大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未来,比亚迪将继续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更安全、更智能、更高效的新能源产品和技术,为日本及全球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出行体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