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huduan
客户端
weixin
微 信
weibo
微 博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新车评网 > 汽车头条 >

中国车市V2X技术正在大批量装车

2023-10-21 05:36:00     来源:云联汽车    阅读量:12885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中国汽车市场属于ampampV2Xampamp。别克、福特、捷豹路虎、广汽爱安相继上市发布。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中国汽车市场属于V2X。别克、福特、捷豹路虎、广汽爱安相继发布V2X策略。以别克为例。11月20日,别克在广州车展发布了V2X技术,并宣布将在年内推出搭载该技术的量产车型。仅21天后,2021款别克GL8 Avenir Avia上市,成为业内首款搭载V2X智能交通技术的量产车。

V2X技术正在被大量装载。

我一直以为V2X是汽车智能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V2X机会这么快就来了,还是有点意外。因为,很长一段时间,ADAS和自动驾驶是汽车智能技术主流。根据一项调查,中国消费者对V2X对技术的认知度只有3%,懂V2X是的,大部分都是资深车迷或者长期关注汽车技术发展的业内人士。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转呢?

V2X可以提供道路危险预警。

可靠性和耐久性是包括汽车智能技术在内的所有汽车技术的必备品质。在汽车智能技术领域,要重视黑科技和一些高可靠的技术。越简单的东西,关键时刻越好用。越是靠谱的东西,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坦白说,V2X一点都不酷,但是实用可靠。在不同的场合,我体验过V2X技术,激活率100%,从未试过失败。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一些汽车公司在开发这项R&D技术时甚至遭遇了冷嘲热讽,跨界而来的新生力量在等着看笑话。由此,V2X已经量产,2020年列装。mdash以及造车新势力承诺的无人驾驶还很远。

所谓V2X,即车联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车-路-人-云等智能终端,使汽车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协同控制能力。注意V2X是通过通信手段感知的,而不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这样好处很明显,V2X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汽车也不会因为雨、雾等原因而看不到而且不会因为雪、沙等环境因素看不清。别克V2X技术具有连接速度快、传输延迟短的特点,可以穿透一些障碍物进行传输,提高了车辆在视线盲区的感知能力。即使面对复杂多变的路况,整个系统也将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更强的NLOS性能。更重要的是,V2X的运算并不占用芯片的计算能力,也没有对算法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汽车不仅更安全,而且效率更高。

V2X确实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通信模块和相关配件,但是V2X确实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无论多么重视安全,都不为过。在ADAS而且除了自动驾驶,有V2X系统只会是好事。需要指出的是,V2X和autopilot不是这个变化就是V2X与自动驾驶技术的关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V2X是L3/L4/L5自动驾驶的必要条件。

在我看来,V2X在某种程度上被低估了。V2X其实是一条有成长性和可持续演进的技术路线。以别克V2X为例,在技术应用初期,V2X提供了8项与车对车通信相关的功能,分别是紧急制动预警EBW、车辆失控预警CLW、车辆异常预警AVW、路口碰撞预警ICW、限速预警SLW、闯红灯预警SVW、道路危险预警HLW和绿波速度引导GLOSA。

借助通讯手段,V2X车辆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红绿灯信息,并给出红灯预警。

技术应用中期,V2X可以实现盲区避障、同步制动、盲区紧急制动、路口通行、右侧车道避让、倒车超车辅助等功能。我明白了,一旦我完全拆开在技术成熟阶段,V2X可以弥补L3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的视觉盲点缺陷,实现遥控驾驶、远程自动驾驶、编队避障、编队自动驾驶、RoboTaxi等功能。,并能发展成车与人、车与云(V2C)、车与家(V2H)等更完整的形态,从而构建更先进完善的车路协同技术和智慧城市生态。

很多汽车公司误解了智能,认为智能必须有足够的上的高大上;完全不是这样的。不仅如此,智能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汽油车也可以智能。据我所知,V2X只是一个起点,别克也不愿意在最近热议的OTA领域落后。2020年12月起,依托上汽通用第二台发动机战略,别克eConnect智能互联技术将迎来大规模升级。通过OTA远程升级,别克将为旗下七大车系推送eConnect 3.0软件服务包,在车-机界面、语音交互、多媒体播放、智能服务推送等方面都将有大幅进化。

此前,在一次大型研讨会上,有与会专家提出,当L4、L5自动驾驶无法一步到位时,V2X等技术将必不可少,而普及V2X技术是智能技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话音一落,V2X在汽车上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觉得这是好事。既然意识到高水平的自动驾驶遥不可及,那么实施V2X也不迟。

OTA升级可以让车常用常新。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汽车品牌

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

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新车评网APP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