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文化可感可知
一场串联“阳明·问道十二境”的风物之旅
让阳明文化可感可知,让贵州风物更加绚丽多彩。9月26日,由省委宣传部和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主办的2023“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分享会在贵阳市阳明祠举行,作为风物之旅活动的最后一程,分享会旨在展示风物之旅活动探访的成果,让大众更深入立体地了解阳明文化。
行走 感受阳明悟道的历程
515年前,王阳明被贬谪居贵州修文县。在贵州,王阳明因“龙场悟道”,传道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巨儒。他的一生留下600多首诗,有六分之一作于贵州,在其3篇文章入选《古文观止》的文章中有2篇作于贵州。贵州因此被称为“王学圣地”。
阳明文化是多彩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贵州根据王阳明在贵州居住期间的生活、悟道以及讲学的行动轨迹,以“阳明·问道十二境”为主题发布了兴隆书壁、平越思隐、龙场悟道等12个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
为了加大对“阳明·问道十二境”的宣传推广,9月20日至25日,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以“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2023“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风物之旅传播活动,邀请阳明文化专家学者和千万级粉丝的知识型大V横跨贵州7个县,通过行走贵州独特的山河地理,感受王阳明悟道传道的心路历程,系统寻访并传播“阳明·问道十二境”这一旅游路线。
其间,活动团队沿途采访各县阳明文化研究者,并在黔西象祠聆听当地初中学生背诵《象祠记》全文。风物之旅也在象祠创新性地开展风物课堂,张明、阎京生、高庆一分别以“阳明文化对黔西的影响”“发现一个有趣的王阳明”“以AI为镜、可以致良知”为主题,为当地学生及游客宣传传播阳明文化。现场互动积极,反响热烈。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首席执行官陈沂欢表示,风物之旅就是地道风物的知行合一,希望通过一路所学所感进行鲜活宣传,为大众传播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
转化 人文瑰宝为旅游添彩
贵州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王阳明在贵州悟道、体道和传道,其弟子和再传弟子遍及黔中并逐步形成颇具影响力的“黔中王学”,对推动贵州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阳明文化对贵州、中国乃至东南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世界性意义。专家学者、网络大V在行走中发现,王阳明在谪居贵州期间遍游黔地,每到一地皆作诗文留念,为贵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瑰宝。
“阳明·问道十二境”有“龙场悟道”的智慧之光也有“平越思隐”的内心挣扎,有“南庵答和”的闲情逸致,更有“贵阳传道”的谆谆教诲,有“古道心旅”的悲天悯人,还有“东山余韵”的怀念传承……在他们看来,这条串联起了王阳明在贵州行迹事件的经典游学线路,通过空间场景来还原历史,彰显古今巨变时代发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体验与互动,让阳明心学得以深入人心并辐射丰富的贵州文化资源。
专家学者、网络大V通过完整走过这条悟道之路,对阳明心学“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精神内涵有了更深的体悟,对阳明先生绝处求生的精神意志、“事上练”的实践态度和传道授业的孜孜不倦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对多彩贵州奇绝瑰丽之山水,真诚包容之人文,丰饶地道之风物有了更生动的认识。
“行走‘十二境’感触非常深,学术研究不能局限在象牙塔里,要走出去才能有深刻体会。”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贵州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明从2000年后开始研究阳明学,尽管研究23年,但一次性系统地走完王阳明在贵州的12个点还是第一次。在他看来,行走让书本上的学问有了时空概念。他表示,作为学者更应该通过实地走访将学问转化,积极参与到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去。
分享 让阳明文化可感可知
分享会上,陈沂欢从人文地理视角出发,基于贵州山地、水系、城镇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生动地将现代意象与当年王阳明入黔之路相结合,分享了王阳明为贵州文教、民族团结以及边疆巩固作出的重大贡献。与会专家学者、网络大V就如何“让阳明文化可感可知”展开交流,分享了对阳明文化在当代转化运用的理解。
“行走阳明问道之旅感悟很深,我会把此行的旅游路线,分享给更多朋友。”《博物》杂志资深编辑王继涛认为,加强阳明文化学术研究,不仅要做深做透,更要做巧做准,用更好的方式阐释出阳明文化的当代意义,推动文化传播,推进贵州旅游产业发展。
“贵州的大山大水是治疗精神内耗的良药。通过实地探访,感觉缩短了我与王阳明先生的距离。”科普作家陈旻的贵州之行深切感觉到阳明文化的“可知可感”。在他看来,阳明文化在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变得更为清晰,通过探访贵州山水,感知阳明悟道的真实环境,不仅让他感受到王阳明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困惑和成长,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信念与选择的可贵。
“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高峰,地道风物通过设置话题、设计Q版漫画等方式,希望引导更多年轻人关注阳明文化,关注多彩贵州。”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首席运营官、总编辑范烨表示,未来将深入参与贵州文化系统传播工程,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联合更多专家学者和行业大V等,对阳明文化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广泛的内容传播。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