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huduan
客户端
weixin
微 信
weibo
微 博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新车评网 > 导购 >

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销售热度不减专家称未来或将保持稳健增长

2022-12-05 08:11:22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4938   

大额存单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揽储利器虽然今年多家银行不同程度下调利率或收紧额度,但大额存单销售依然火爆

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下调销售热度不减专家称未来或将保持稳健增长

最近几天,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11月银行大额存单报告报告显示,11月大额存单发行数量和部分到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均有所下降从今年各季度的存单发行情况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今年一,二,三季度的存单发行量分别为4.5亿元,3亿元,2.7亿元

对于四季度大额存单的发行情况,融360数字技术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四季度与三季度相比不会有太大变化元旦,春节前后,银行处于存款高峰期,所以一季度存单发行量比较大四季度部分银行存单发行额度紧张,发行量可能会减少但部分银行年底面临资金压力,吸储力度加大,存单发行量可能会增加

大额存单利率下调

需求仍然超过供给。

今年以来,伴随着银行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调,银行存单利率也随之下调目前大部分存单都保持在2%—3.5%之间以三年期存单产品为例目前国有大行的存单利率普遍在3.1%左右,股份制银行的存单利率略高,大多在3.25%—3.5%之间,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同类产品利率更高,达到3.5%左右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11月部分期限存单平均利率环比下降具体来看,2022年11月发行的存单3个月平均利率,6个月平均利率,1年平均利率,2.196%,2年平均利率,3年平均利率,3.296%,5年平均利率分别为1.795%,2.196%,2.736%,3.441%11月5年期较10月跌幅最大,环比下跌11.2BP,其次是一年期存单,平均利率环比下降2.9BP,三年期存单环比下降0.2BP

虽然存单利率在下降,但投资者购买存单的热情不降反升,尤其是长期存单,部分银行额度紧张某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近期稳定的投资者还是青睐大额存单由于每期发行数量有限,一些大额存单甚至售罄,投资者需要抢购

这两年,中国经济增长压力很大,老百姓的投资风格趋于保守虽然大额存单利率持续走低,但由于其较高的保本性和安全性,仍然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利率下行期,购买长期存单还可以提前锁定当前相对较高的利率刘银平告诉记者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大额存单利率下调,但仍是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之一一方面,资管新规让资管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原点,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理财就是打破刚性兑付,实现净值转化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国内疫情局部反复,经济复苏进程受到一定冲击,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加在此背景下,大额存单作为收益相对较高的长期稳定存款产品,更符合当前居民的投资需求

未来发行规模

或者保持增长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过去几年的存单发行情况来看,2017年及之前的存单发行规模相对较低,2017年发行总量仅为6.2万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发行总额分别为9.23万亿元,12万亿元,9.7万亿元和11.3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存单总额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发行4.5亿元,3亿元,2.7亿元前三季度存单发行总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存单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增加,需要在负债端补充流动性,以支持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适当增加存单的发行,反映出银行对主动负债管理的需求更加强烈,主动负债管理能力更加灵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一方面,由于需求端配置意愿较高,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低风险,有一定收益的资产,另一方面,银行的负债端也有压力,所以主动增加供给对于银行来说,存款利率下调虽然可以控制成本,但也容易导致‘存款搬家’的问题尤其是在理财资金等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的背景下,银行希望通过发行大额存单来补充负债端资金,提高债务稳定性

关于大额存单未来的销售,明确表示在存款利率改革的大背景下,叠加信贷利率更低,银行为了保证净息差不会高息揽储,因此大额存单利率易跌难涨但考虑到与普通存款相比,大额存单对储户更具吸引力,也是银行补充负债的更高效渠道,预计大额存单发行规模将保持较高增速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汽车品牌

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

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新车评网APP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