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huduan
客户端
weixin
微 信
weibo
微 博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新车评网 > 导购 >

碳中和、社会公平、缓解老龄化MSCI称ESG与之密切相关

2022-06-30 08:18:17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16375   

最近几天,MSCI举办了主题为ESG与中国战略政策转型的关系的在线研讨会,研讨会中提到了中国的三大战略政策转型,即碳中和转型,共同繁荣,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它也与ESG密切相关,提高企业ESG的绩效将有助于实现上述三个目标

碳中和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三项战略性政策变化中,碳中和是近两年来最受关注的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关键指标中,碳排放等气候相关主题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

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MSCI的ESG和气候研究部高级分析师郭思平告诉记者,MSCI中国指数的预期升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3.3℃根据预期升温指数,截至2022年3月31日,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中只有6%的公司符合《巴黎协定》中1.5℃的升温目标,只有40%的公司符合2℃的升温目标,这两方面的比例低于MSCI全球指数成份股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制定并披露了碳减排目标甚至碳中和目标,但差距依然存在郭思平说:在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中,只有7%的公司披露了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而在MSCI全球指数成份股中,这一比例为47%

因此,对于投资于国内市场的机构来说,将资金完全撤出煤炭和化石能源是不可行的,这导致了可投资目标和国内实际能源消费结构之间的完全分离自2021年以来,电力短缺,煤炭消费反弹以及最近的疫情都凸显了经济复苏时期确保能源供应的重要性郭思平说

面对挑战,中国的机遇在于加强清洁技术创新MSCI认为,现阶段不能简单粗暴地淘汰煤炭资产投资者应更准确地管理投资组合,特别是增加对包括可再生能源,低碳转型技术和相关企业在内的各种清洁技术的投资,以平衡整个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还发现,中国企业在抓住清洁技术市场的增长机会并实现这些机会方面领先于全球同行但是,我国企业在低碳领域拥有的高价值低碳专利仍然滞后,需要不断提高低碳清洁技术的创新实力

关注ESG有助于改善社会公平。

在ESG评估主题中,劳动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员工健康和安全,员工权利和消费者权利保护也是重点评估项目事实上,这符合近两年来中国更加强调社会公平的趋势

MSCI的ESG和气候研究部分析师董越表示,ESG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评估公司在处理社会相关问题上的表现,它可以用来评估公司过去的商业行为和道德记录,从而帮助投资者和公众判断公司行为的优劣。

比如,就从业人员利益保护而言,我国有近2亿灵活就业群体,外卖平台间接雇佣的外卖员待遇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审视此外,工作时间长,即所谓的996工作制度,也因损害员工健康而受到广泛批评,这种社会不平等正在得到改善

MSCI数据显示,在2010年至2019年的9年间,劳动争议数量增加了近90%,仅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劳动争议数量就增加了20%尽管MSCI评级的中国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二提供了大量的非薪酬福利,但在评估员工满意度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涵盖外包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政策,以及管理层或董事会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监督机制

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涉及隐私和数据安全,成为中国企业关注的焦点MSCI表示,由于过度收集和滥用用户数据以及价格歧视,一些中国科技公司被指控加剧社会不平等好消息是,中国政府颁布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董越表示,MSCI对各行业公司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评级大部分行业表现分散,既有领先公司,也有落后公司金融公司在行业中的表现集中在后一个范围,它们可能无法充分应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风险

减轻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挑战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方案,即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

MSCI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减少性别和年龄歧视,以更好地利用潜在劳动力,用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

事实上,性别平等也是ESG的一个重要主题据记者了解,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缺乏女性代表,多家国际资产管理机构已公开对公司管理层提出异议,并试图通过ESG与公司沟通董越表示,中国要实现就业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从业人员构成来看,科技相关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性别和年龄歧视明显

董越提到,投资者可以利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衡量公司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表现MSCI中国指数中有近40%的公司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5:性别平等的基准他们将跟踪公司是否有促进性别多样性的计划,衡量女性员工和女性在高管和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并确认是否存在相关的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纠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汽车品牌

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

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新车评网APP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