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huduan
客户端
weixin
微 信
weibo
微 博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新车评网 > 导购 >

见底迹象接踵而来A股或迎“黄金坑”

2022-01-28 03:52:36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9793   

1月26日A股企稳反弹,沪深两市逾3000只个股上涨过去几年的慢牛行情中,市场多次出现急速调整走势,事后看都是黄金坑市场人士表示,本轮A股调整并未改变慢牛格局,市场情绪因素释放充分,中短期升势有望再起,投资者选择持股过节胜算较大

见底迹象接踵而来A股或迎“黄金坑”

显现四大见底信号

1月26日A股三大指数整体走强上证指数涨0.66%,收报3455.64点,深证成指涨0.70%,收报13780.30点,创业板指涨0.99%,收报3004.41点沪深两市共有3088只个股上涨,赛道龙头股宁德时代,隆基股份,山西汾酒,北方华创等纷纷反弹,市场赚钱效应浓厚人气风向标券商板块整体发力,国联证券涨停,华林证券,中原证券等涨幅较明显

当日沪深两市成交金额为7942亿元,为2021年4月底以来的地量水平1月21日—26日,已有连续四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额不足万亿元

从指数日K线形态看,三大指数均呈现单针探底形态以沪指为例,过去数次调整均以单针探底形态结束,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21年11月11日

26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11.39亿元,1月以来累计净流入438.64亿元据德邦证券统计,北向资金的大幅净流入往往会开启一波上升行情在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时点的前60个交易日内,市场往往已经出现小幅上涨,而在此时点之后的60个交易日内,涨幅则会相较之前更大

地量见地价单针探底,北向资金抢筹,券商股发力,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这四大信号或表示本轮A股调整进入尾声考虑已经回落至底部区域,当前A股的性价比显著提升,建议投资者考虑适时增大配置力度渤海证券首席分析师宋亦威分析

黄金坑几率较大

过去几年,A股多次出现短期急速调整走势,比如2020年3月,2021年3月等,这些调整在事后看都是黄金坑本轮调整与前几次有相似之处

首先,这些调整都有情绪面或外部因素扰动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洪斌指出,近期A股下跌主要受外围因素影响,一是由于地缘局势引起的海外市场波动,伴随着地缘局势缓解,市场情绪性恐慌将得到缓解,二是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无需过分悲观,当前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强势升值,对冲了美元下一步可能升息的预期,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三是经济发展仍有不确定性,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企稳明显,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财政政策稳定,预期中国经济在二,三季度将逐渐步入强势增长轨道

其次,每次调整前,市场大多存在当时的结构主线品种估值过高问题,市场通过调整,或挤估值水分,或切换主线如2020年3月的调整,在此之前半导体板块连续大涨,之后市场切换至消费板块事实上,本轮A股调整,与新能源等高景气,高估值赛道回调有密切关系

第三,每次调整都有特别因素,但都不足以改变市场慢牛格局本轮调整,市场上不少声音认为,这与公募基金发行遇冷,增量活水不足有关据兴业证券统计,2022年1月份,基金发行开门红并未出现,上半月偏股基金募集金额不足200亿元,远低于2021年12月及往年1月水平东吴证券最新统计显示,最近一周公募基金发行有所回暖,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约370亿元,远超前两周水平

兴业证券认为,伴随着后续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基金发行有望于1—3个月内回暖,后续单月的千亿发行仍将是常态。

机构看好稳增长主线

伴随着A股有望逐步企稳,各大机构关注度开始转向具体的配置策略。

华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郑小霞表示,伴随着调整逐步接近尾声,A股将继续迎来春季行情,四条投资主线值得关注:一是估值弹性大的成长主线,二是稳增长主线有配置机会,三是券商和政策持续边际改善的地产板块,四是消费板块,可主要通过涨价逻辑寻找机会。比如谢志宇管理的兴全以9.4亿元参与锦江大酒店的增资,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优质精选以4亿元参与天坛生物的增资,张清华管理的易方达悦星以每年99亿元参与卓胜微的增资,傅鹏博管理的瑞源成长价值以3亿元参与东方宇虹的增资,而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应以97亿元参与九洲药业的增资。。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市场近期追逐确定性,大盘蓝筹表现优于中小盘,春节后的市场或转而追求高弹性品种预计一季度稳增长仍是主线行情,大盘股占优的行情或将开启配置思路上,一是近期关注大盘股表现,大盘股存在较强的阶段性反向切换的需求关注稳增长低估值主线,基建与地产链条的房地产,建材,家电等以及扩内需的休闲服务,食品饮料等消费行业二是全年关注中小盘品种表现关注预期改善与相对盈利增速占优的投资方向,如高质量转型发展重点支持的能源转型,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汽车品牌

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

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新车评网APP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