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huduan
客户端
weixin
微 信
weibo
微 博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新车评网 > 导购 >

长期坚守新能源车军工光伏等短期寻求低估值交易机会

2021-11-15 18:21:36     来源:东方财富    阅读量:19490   

11月近半,险资如何看待后续投资机会有保险资管业人士认为,目前地产行业风险仍在释放中,权益市场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建议保持中性仓位

长期坚守新能源车军工光伏等短期寻求低估值交易机会

具体选股方面,业内均认为长期坚守新能源汽车,光伏,军工等科技成长的配置型机会,关注政策倾斜且高景气趋势较为确定的高端制造业板块另外,寻找低景气,低估值且盈利存在改善预期的大金融,大众消费板块

把握结构性机会仓位以中性为主

某保险资管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经济增长方面,三季度实体数据全面转弱,滞胀特征比较明显,中期维度下预计经济还将面临周期性的衰退压力,同时房地产市场风险仍在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反映在上市公司层面,三季报表现总体偏弱,单季度盈利转为负增,ROE 超预期下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比较突出

政策层面,央行降准预期出现明显降温,滞胀格局下预计货币政策阶段性进入观望阶段对于股票市场,短期压力仍然在于盈利增速的回落,判断市场仍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建议继续保持中性仓位,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

国寿资管旗下的国寿安保基金则表示,权益市场受到悲观预期的持续压制,投资者避险情绪引致了较为强烈且持久的风格再平衡。除了短期的事件性因素扰动外,当前风险偏好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在房地产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融资端的边际放松难以扭转整体下行趋势,地产行业逐渐形成了销售购地开工投资的负反馈,未来2—3个季度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缓慢的经济下行对上市公司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有限,但加速的下行往往对应着业绩增速的下滑和盈利能力的高下滑。

二是电煤短缺虽然得到解决,但能耗双控政策下,工业用电紧张问题短期难以显著缓解,一方面工业用电量的下降将压制工业增加值反弹,另一方面,上游高耗能行业产品产出增速普降,制造业成本依然较高。

三是疫情在冬季反复的风险增加,严格的防疫政策下,消费服务业复苏短期仍面临较多限制因素。出口的决定性因素是海外经济繁荣和疫情下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另一方面,海外流动性和风险偏好面临相当大的扰动。

因此,国寿资管旗下的国寿安保基金也表示,整体来看经济下行预期仍跑赢政策宽松预期,叠加2022年业绩预期引发的估值切换,这一过程中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权益市场依然积极可为。工业部门的有限生产是阶段性的,但受到上游价格上涨的制约。后续出口增速是下行方向,但幅度可能有限。

长期坚守新能源车,军工,光伏等 短期寻求低估值交易机会

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四季度估值切换行情的背后仍应立足于对明年景气的定价,整体思路应是在中下游领域加强选股布局:一是明年仍能延续高景气的方向,目前来看预期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链和军工等板块,二是明年实现困境反转概率较高的方向,如缺芯缓解之后的汽车零部件,涨价预期下的食品等必选消费,猪周期等。一方面,经济在滞胀环境下面临持续下行压力,在海外货币收紧的背景下,需求不太可能受到较大刺激。因此,价格上涨的压力极有可能通过需求缓慢下行来缓解。10月,有必要重点关注第三季度报告。锥度还没到,但美债利率先行,美元指数达到年内高点,打压风险资产。此外,美国两党关于债务上限的博弈还将继续,这扰乱了风险偏好。。

港股市场方面,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未完全消除,但指数估值已逐步进入性价比区间从中长期来看,部分互联网和新消费板块的竞争力优势价值并未丧失,伴随行业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长期配置价值有望凸显上述保险资管业内人士表示

具体选股方面,国寿资管旗下的国寿安保基金也认为,在远期盈利不确定性大幅抬升的背景下,应围绕当期业绩优势与长期盈利确定性把握结构机会,行业配置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寻找高景气且估值相对合理的科技细分板块,长期坚守新能源汽车,光伏,军工等科技成长的配置型机会,二是寻找低景气,低估值且盈利存在改善预期的大金融,大众消费板块,短期关注医药,银行,优质地产龙头等低估值交易性机会。需求下行的核心板块是房地产,拐点尚未看到。整体来看,10月份获得绝对收入难度较大,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汽车等是首选。

华泰保险集团旗下华泰保兴基金认为,板块配置主要关注如下两方面:一是三季报表现较优,政策倾斜且高景气趋势较为确定的高端制造业板块,如新能源车产业链,风电,光伏,半导体,军工,二是在大消费行业中寻找明年潜在基本面改善,有望困境反转的子板块:如受益于缺芯及上游价格压力缓解的汽车,出行链逐渐修复的大众消费,PPI与CPI剪刀差收敛的必选消费板块。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 汽车品牌

版权所有中国新车评网网站地图

中国新车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新车评网APP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